小说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中央谷地十七(第1页)

夜晚来临,兵团四堡外的煤气灯被守夜人依次点亮,炫人的灯光顿时将这片荒凉的原野充斥得星星点点的。

大概因为这里是国家培养专门人才的场所,因此上头拨下了巨款,不但在这片荒凉之地上建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校舍群落,同时也把配套设施搞了起来。比如,东岸煤气公司就为兵团四堡及邻近地区建起了第二代煤气灯系统,将周围照得亮堂堂的,成了荒原上著名的景致;比如,国家开拓总局还在这里出资修建了水库(改建的人工湖泊)、供水厂、上下水设施,让全堡两千多学生及教职工的生活更加便利,当然附近离得近的企业机构及一些村落也沾了光;再比如,交通部也表示了一下,目前正在修建通往红旗监狱的三等国道及通往石河子监狱的二等国道,耗资不菲,诚意十足。

总之,兵团四堡的设立,是在政府高层的直接关怀下建起来的,代价非常大的。毕竟,在一个要啥没啥的荒野上——现在兵团四堡周边目视范围内,大部分还是树林、沼泽和荒草甸子,动物出没其间,人烟稀少——修建一些象征着现代文明的设施,确实是要消耗很大资源的,由此也可看出政府对于这种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的极端重视。

兵团堡的学生,幼年入学,需要学习长达十年之久,每一个毕业生都是具备很高忠诚度的、技能娴熟的专门人才,有些类似后世的职校毕业生,但学习强度却比他们高很多,当然学习态度及学校管理方面的差别就更不用多说了,肯定不是一个层次的。

华夏东岸共和国目前一个四个兵团堡,前面三个都位于核心的东岸大草原上,每年稳定供应毕业生3000-4000人,都分配到了军队、政府、学校、研究机构及国营企业之中。他们从小接受包括东岸主义在内的各种教育,服从性好,对国家认同度高,是政府控制基层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执委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砝码——执委会最新规定,每个毕业的兵团堡学兵自动加入学兵团,服役两年后分配至地方,在这种政策性,算上兵团堡本身的学生,执委会可瞬间调集数千名忠诚勇敢且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学兵进京,拱卫首都的安全。

兵团四堡每年的招生名额同样是一千人,其中既有多方搜集来的孤儿,也有东岸出生的国民,大概各占一半的样子。因为才正式稳定招生没两年的缘故,目前学生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年龄也普遍比较小,因此全堡内外的岗哨、巡逻等事务,基本都委托给了轮流来此值守的民兵部队,且这种情况大概还要继续持续几年的样子,直到最早一批入学的学兵年龄普遍达到了16岁以上为止。

兵团四堡周围有一些自留地,面积不小,但多荒芜着。这是未来给学兵们集体劳动预留的,这也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精神和集体协作能力的最好方式。自留地旁边,则有两个分列左右的小村庄,大概各有几十户的样子,这些都是从本土核心地区移民过来的二代、三代国民,当然也有少许转正的非国民劳务工,但不是太多。

这些小村庄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给兵团四堡的学生、教职工们提供各种食品,毕竟从其他地方长途运来成本太高了,能就地解决的当然就地解决最好。当然了,在未来当这些村子的人口越来越多,村庄数量也越来越多的时候,它们存在的意义就又变了,即这些村庄会成为东岸人沿着肥沃的中央谷地继续向北推进的根基,资助着一个又一个东岸拓荒者北上,寻找他们及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土地。

对比一下当年东岸共和国草创的时候,兵团一堡、兵团二堡什么的哪个不是建立在一片荒芜之上?现在那些地方都已经成了国家的膏腴之地,这都是广大拓荒者及兵团堡毕业学兵们一起努力建设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倒是有点能够摸清楚高层将兵团四堡设在蛮荒偏远的南智利地区的意义所在了:未来一旦扩张到此,不但后勤粮食基地有了,人口从外界迁移便是,就连这建设地方的干部和专业人才都齐备了,这效率自然就很高了!

当然此地的教育机构不仅仅就一个兵团四堡。因为本地木材、石材资源的丰富,一间由地区行署和东岸建筑材料公司合资兴建的建筑学校也正在兵团堡外围大兴土木。这间学校预计将招生一百名,学习内容包括如何伐木、采石及后期加工,特别是里面还有一些如何使用机床进行加工的内容,非常有价值。

现在的东岸,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工人认识到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了。因此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去学习各种知识,字认得少的去学习基础文化知识,识字的就学习更深入一点的,总之大家不再是以前那种懵懵懂懂的状态了,几十年的工业发展历程告诉大家,知识就是财富,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而企业主们对工人这种学习的劲头也很满意,因为这很明显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降低因为不懂知识而对金贵的机器设备造成的损害。他们总是希望企业里的每个工人都有一些独门绝技,甚至成为一些技术大拿,那样即便日后他们会离开自己的公司另谋高就,在至少自己也能用他们一段时间,不是么?

虽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工人学习了过多的知识后,他们的诉求会变得“很奇怪”,他们宁愿这些人浑浑噩噩地渡过一生,拿普通的工资,为他们普普通通地工作着,也不愿意这些人成为技能出色但满脑子“奇怪思想”的人。不过这类人的声音目前看起来似乎还是不够大,各种工业迅猛发展的共和国机会多多,国势处于明显的上升期,对人才的需求极大,故人们更愿意看到学习了更多知识的工人遍布全国。

建筑学校招募的学生大概一半是年轻人,还有一半则是中年大叔。他们多是以前丰谷岛上那几家“南铁系”木材加工厂的工人,这次被选中前来这个学校进行学习,学成毕业后也将就地落户,在这片新开发的土地上工作,继续从事老本行,为地方建设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些经验丰富的工人入学都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有小学文凭,或者经考核后有小学学力,不然是不可能被招收进来的。之所以设置这么一个门槛,是因为东岸人发现工业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对工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他们会简单的数学知识、会维修机床、会读写东西,这必然是要求他们经受过完整的基础教育,否则是不可能跟得上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文盲工人当中就不存在人才乃至天才,但如果他们不愿意去专门的夜校补全基础教育的短板的话,注定是没有太多的上升前景的,充其量只能做一个熟练工匠罢了。

与之类似的学校在东岸尤其多,但其中建筑学校的数量似乎是最庞大的,这可能和当前东岸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毕竟几十年来“大工地”的绰号可不是白叫的。在遍地是工程项目的情况下,对建筑类人才需求较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就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教育部的官僚们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喊出了一个县建设一座职业学校的口号。他们认为,在东岸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各县应该大力培养专门职业的人才,以便在地方建设时有人可用。他们强调,各地最好要结合自身实际,且不可好高骛远,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干脆就开办农业学校、林业学校、渔业学校什么的,总之不能胡乱来,要量力而行。

说实话,教育部老爷们的这个要求还是令大伙比较烦恼的。盖因大家这会还在吭哧吭哧地忙着普及全县的小学基础教育呢,一县一初中的口号才过去没多久,现在又要再加个职业学校了,这不是扯淡吗?真当大家的钱花不完吗?或许经济收入高的沿海县份尚可支绌,但经济条件一般或者较差的内陆县份呢,他们怎么办?要知道,很多纯农业县份,光是为了普及小学教育就已经精疲力竭了,初中的建设尚在咬牙积攒的阶段,更被说职业学校以及上头要求必须附加的图书馆了,这可真真是要了很多人的老命了。

因此,自然而然的,教育部老爷们的话被下面人选择性忽略了。他们明面上无法直接对抗上级的命令,因此只能消极办理,施展拖字诀,优先将教育资金用来保证全县小学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和奖金,用来保证教具的采购,用来保证校舍的修缮,以及用来保证各种课外活动(一般是劳动)的经费的充足。

除此之外,作为全县标志性工程的初中——穷得地方想办法建一所,富的地方两三所甚至更多——建设及维持费用也必须大体上有点眉目。要知道,在华夏东岸共和国,现在初中并没有囊括在义务教育的范畴之内,也就是说你小学毕业后想要继续学习的话,必须缴纳一定数额的学费才能进入初中,前提是你能通过入学考试。

由于一些传统观念的缘故,比起掏钱上学,很多东岸百姓宁愿去找个工作,因为他们觉得小学文凭完全够用了,进一步的学习是“浪费”,完全没必要。而且这还是城市小孩了,如果是农村小孩的,那就直接回家种地了,相信如果不是政府强迫的话,他们甚至连小学都不想上。因此,为了吸引广大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深造”,因此这初中的入学费用显然无法定得很高,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低廉。但学校的各项开销却又是扎扎实实存在的,这缺口也只能靠地方财政来帮补了,反正教育部几乎是不怎么出钱的,即便有也很少。

现在上头又要求各地大办职校,这肯定会导致地方上的抵触。说不得,最后还是敷衍了事,弄一个破宅院,招几个老农民、老木匠、老瓦匠甚至乐师、画师什么的,随便弄点学生来听课,就糊弄过去了。

真正像兵团四堡这里开设建筑学校并招收一百名学生的学校,在很多新开拓的贫穷县份当中当真是鹤立鸡群了,真正在搞这些的其实多是一些国营大厂,他们的厂办学校的质量还算不错,教出的学生主要是内部自己消化了。

当然了,兵团四乡的这个建筑学校准确说起来其实是教育部和南智利地区共同的手笔,和县一级地方政府没关系(更何况这里还没有设县),因此也不能就说当地官员有多么重视教育了。他们现在满腹的心思,应当更多地放在建设地方和应付西班牙人身上了。

也只有等到地方建设完毕,经济慢慢有了起色,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的时候,各色各样的教育才能够全面铺开。到了那时候,如果好好深耕个一些时日的话,相信会出现一个人才井喷期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已经在东部沿海地区被多次反复证明。

而除了小学、初中、职校以外的教育体系,东岸人多年来其实也一直在不停构建着,像青岛路桥学校、大鱼河青年干部学校、青岛财会专门学校、首都医科学校、海关学校、法律中等专门学校、西湖农技学校、平安冶金中等专门学校之类的学校就不说了,这些年发展还算不错,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很多现在都已经成了社会中坚。

除此之外,高中的大面积推广现在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也就是说,原本全国只有两所高中(分别是自然院和工程院附属高中)的情况将成为历史,教育部在去年年初就提出了一年内全国新建八所高中的计划,目前来看基本完成。下一步,他们在今年还计划要兴建更多的高中,招募更多的学生,培养更多的有识之士。

高中毕业出来的学生,或许在一些专业技能上不如中专毕业的学生,但他们基础知识更为扎实,学习的东西也更深入,未来进入像自然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南铁医学研究院、铁道技术研究院、化工研究院之类的科研机构时,也更加如鱼得水。

而在初中全部普及,高中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之时,高专、大学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了。这些,其实都是相辅相成的事情,缺一不可。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在这会初中普及还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高中的普及就更是遥遥无期了,这个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年复一年地投资、积累,然后才能有收获。在此之前,各种研究所、研究院的存在,其实就充当了这么一个大学的教育职能,里面的学生一边跟着师父学习,一边帮着做研究,共同推动着东岸科技的进步。

踹掉渣夫后,我被京圈太子爷缠住了  灵素入红尘  重生60:分家后带着老婆大鱼大肉  同桌在线教你谈恋爱  仙尊贩剑我发癫,堕落摆烂爽翻天  早通关了,你才拉我进怪谈  江湖卧虎  不忘初心之临岭往事  这宗门没沙雕小师妹迟早要散  荒年赶海,团宠渔女嫁糙汉赚翻了  癌症晚期:总裁老婆取我肋骨给绿茶隆鼻  明撩暗诱,禁欲大叔沦陷了  都市怪谈:前世今生  雷符当纸抽用,我还怕你红白撞煞吗?  恶女快穿:绝嗣男主被钓成翘嘴了  大金豪强  穿越七零:小媳妇爱作天作地  她娇媚一笑,时少的高冷人设崩了  贪婪之城  被偏执神明盯上,娇软人类杀疯了  

热门小说推荐
学霸女友也太宠了吧

学霸女友也太宠了吧

轻松,日常,搞笑,单女主,狗粮文重生回高中时代就是来弥补遗憾的。这次我要当全能学霸,考第一当高考状元,以最高分进入名牌大学走上人生巅峰。在这段时间,我竟然发现了一个关于暗恋的秘密。她会在放学的时候小心翼翼的跟在我身后,在校运会举办期间时刻寻找我的踪影,在体育课自由活动时假装从我面前路过在车站故意多等一趟车就为了...

万界杂货铺

万界杂货铺

穿行了无数世界后,鹤雪识终于喜迎退休。他在一处特别偏僻的山脚开起了一家杂货铺,开心地过起了养老生活,但没多久他的杂货铺就火了。精灵族的水果饱满多汁,还附带养颜增发等效果,药修随手扔过来的一株仙草,攻克了困扰医学界几十年的难题。魔法师提供的魔法卷轴,撕开就有自动防卫效果。机械海盗交换的小型机器人被各方大佬哄抢,华国政府紧急制定条例,禁止出国。鹤雪识看着人来人往,已经开辟成了5A级景区的觅龙山,不由地想仰天长叹,我只是想安静地养个老,怎么就那么难!却不想,再一次开门营业的时候,杂货铺的后门处躺着一条龙。又粗,又长,就是有点儿残。鳞片被剥了大半,龙角不翼而飞,满身伤口还在不停地渗血,下颌的逆鳞将掉未掉。想自己好歹也是龙的传人,鹤雪识拎起那条龙,准备带进杂货铺疗伤,却发现门太小了,连龙头都塞不进去就塞进去了个嘴,跟套了个狗嘴套似的。鹤雪识噗下一秒,他迅速捞过手机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拍摄一番。魔蝎小说...

最强反派剑神

最强反派剑神

我不是天生反派只是为了活下去,慢慢变的冷血,残酷,狠辣,变成了你们眼中反派的样子如果世人都觉得我是反派那我便用手中剑,杀出一个最强反派...

新还珠格格之我斗后宫佳丽三千

新还珠格格之我斗后宫佳丽三千

关于新还珠格格之我斗后宫佳丽三千他是皇上的五子,是赫赫有名的五阿哥,而我只是一个被爹娘日日打骂的人,一直想逃离这个家的我,终于逃出来了从来没有感受过家的温暖,这天我冒着生命危险帮紫薇送信,却被皇上误认做了格格,皇上对我很好,原来我不是爹娘的亲生女儿所以她们才这样对我...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