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通省皆用外洋银钱,温州、台州、金华乃至琼、高、雷,无不通行,以至利权外洋,漏卮无底。外洋银钱行销日多一日,即中国纹银之漏卮日甚一日。长此以往,怕是国将不国啊。”1694年6月1日,大明台州府临海县外的一处码头边,几个身穿长衫的读书人正在高谈阔论。
大明帝国现在虽然已经是一个朝不保夕的破落户了,但政治体制几乎没有太多的改革,读书人依然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依然可以议论朝政,依然可以偷税漏税。唯一改变的,大概就是无法再鄙视武人了,这让他们十分憋屈。没办法,乱世就是如此,你得适应。
不过,武人地位增高给他们带来的憋屈感总得有个发泄口。这不,比大明武人形象还要差劲的东国人就成了最好的对象。而东岸人的“罪证”也都是现成的:不敬名教、阶级平等(至少远东诸藩名义上是平等了,实际操作不论)、风气堕落、利欲熏心、穷兵黩武,几乎每一条都让大明传统士绅们很不爽,特别是读书人的特权消失殆尽这一点最让他们痛恨。
于是乎,即便是在南明这么一个极度仰赖东岸才能生存下去的政权内,也有大量抨击东岸的人存在,其中有些人甚至还是体制中人,官位还相当不低,让人诧异。不过东岸人在这方面也比较宽容,对于部分明国体制中人的牢骚他们只当不知道,根本不想管。只要你这个国家的政策仍然没变,仍然紧跟着东岸的指挥棒在走,那么就一切都没问题,随你骂,只要不是闹得太过分,他们才懒得派人过来抓捕所谓的“反东分子”呢很多反东分子嘴上骂得欢,但身体一般来说都很诚实,与东岸之间的生意做得飞起。
今天在码头边议论东岸的几位士子都没什么功名,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开喷。只要你喷得准了,喷得到位了,引起别人共鸣了,那就是一个快速扬名的好机会。
“何止!”另外一位士子接口道:“我听在海门(原海门卫,现已改县)为官的二叔说,他刚刚到县时,县库存款不及五百两,余者一万两皆存于东国票号台湾银行,真是岂有此理。难道我大明各个都是贪渎之辈,以至于需要外国票号来替我们保存银钱了么?”
话说这位士子说得倒也没错。其实不单单是大明,中国自古以来地方府库就一直面临着很严峻的监守自盗的问题。尤其是管理府库的多是地方胥吏,此辈父子相继,世代为吏者甚多,“家学渊源”,很容易与流官的幕客师爷勾结在一起侵吞公款。只要闹得不太过分,账面上没有太大的亏空的话,朝廷其实是没什么办法的,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温台的鲁王政权继承的是旧体制,当然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东岸人在派出政治、经济、军事三大顾问团帮助他们进行改革后,确立了现代会计及审计制度,并将公款全数存入银行,由第三方监管的原则。这虽然不能杜绝贪污公款的行为,但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遏制,让一众贪官污吏们是恨得牙痒痒。
他们心里不爽,自然就鼓动士绅读书人们攻击这种财务制度,认为将关系国家命脉的钱款交于外人掌控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未来一旦有变,东国人只要冻结了存于其银行的钱款,那么温台各县一下子就会陷入没米下锅的危险状态,届时官府停摆,军队欠饷,采购无钱,真真是要急死人的。
不过他们的这些攻击也只能停留在嘴炮上了。东岸人要求明国改革的态度是坚决的,存款也是必须的,甚至就连海关都得聘请东岸顾问进行业务指导。些许读书人的牢骚,还动摇不了大局,他们的牢骚,也就只是牢骚罢了。
东岸人在财政制度上另一项让明国精英士绅阶层不满的,就是改变了中原王朝传统的“量入为出”的理财观念。他们要求明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增大财政开支,大力投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以降低商品物流费用,促进市场繁荣。为此,他们还请了一些被其控制的读书人“水军”,让他们帮忙宣传。而这些水军里面确实也有不少非常给力的,他们总结出的一些理论,如“应省之事必须省,应办之事必须办,应用之财必须用”、“本欲埠财必先费财”、“备荒必先费资于平时积谷,防水必先费财于事前筑堤”、“预筹于平时,则一钱得万钱之益,赶办于临时,则万金无一金之效”等等。
应该说,这些宣传鼓动口号虽然招致了反对者们的极大抨击,但也在客观上刷新了明国官员的理财观念。尤其是东岸人还从传统经典《老子》、《管子》中找出论据,“将欲夺之,必姑予之”、“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这些都让一部分思想开明的明国官员大开眼界,进而仔细思考了起来:我大明的落后,难道仅仅是船不坚、炮不利么?是不是在财政制度、官员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全部都落后了?
事实上,能够有这种比较深入的思考,对东岸人来说就已经很满意了。因为很多中国大陆的士绅,到现在还认为他们仅仅是科技落后呢,以为自己的思想、文化都是先进的,不需要吸收外来的好的东西。当年唐朝鼎盛时,对外国文化可是来者不拒,至今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传统乐器有多少是来自西域?传统食品多少来自西域?家具摆设多少来自外国?不会吸收其他文明长处并加以改进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温台的部分官员能够反思,能够接受东岸人提出的改革措施,那么就证明这个国家还有希望。他们的经济现在与东岸深入绑定,只要政府改变以往“量入为出”的小农式理财观念,提高政府开支,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但大大有助于东岸商品的销售(这是东岸人要求其改革的直接动力),其实也有利于明国自身的经济。毕竟,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降低商品流通费用,提高效率,对提升经济活跃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可以说,现在明国上层的官员多多少少已经认识到了这方面的好处了,财政收入的连年上涨就是明证。浙南不是没有适合出口的商品,以前是路不行,地方关卡壁垒之类的也太多,对商业的遏制比较严重。现在路好了,商品流通快了,成本低了,地方上也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税卡了,商业开始慢慢繁荣,创造的工作岗位也开始增多,人民的现金收入比以前那是高了不少。这些提高了收入的人其实都是现成的消费者,他们反过来又会要求生产更多的商品供他们消费,如此循环下去,工作岗位会越来越多,政府收入也是水涨船高,整个经济会进入一个较为不错的良性循环状态。
当然现在明国这边的毛病还很多,改革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只能说经济在缓慢地向好的方面发展,但要说速度很快、突飞猛进那也是扯淡。但只要有这个趋势就很不错了,至少宁绍、登莱的商品销量逐年增加,这个政府也越来越听话,这就足够了。
不过东岸国内也有一些人对此提出警告。他们多是一些与中国贸易关系不大的人,他们认为帮助包括鲁王、郑氏、广东、李顺等势力进行改革,固然可以提高东岸商品的市场份额,给国内创造不菲的贸易利润及大量的工作岗位,但长期来看坏处也不少。即一旦这个国家最终完成统一,且进行了深入的现代化改革,那么很可能会慢慢把东岸商品逐出其市场。再然后,弄不好的话,他们还会到国际市场上去与东岸竞争,蚕食东岸的市场份额,最终摧毁东岸的工业。
虽然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还是得到了一些立足国内及欧洲市场的人的支持。不过他们的影响力显然也就那样,东岸与中国大陆各势力的贸易额连年创新高,国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只要不把工业产能转移到这个国家,那么问题就不大,局势就还是可控的。更别说,帮助南方各势力进行改革,提高其动员效率和经济势力,也是让其得以在强大的满清势力威胁下生存的必由之路。满清一旦统一全国,还搞个屁的移民?在这一点上,暂时还没人敢挑战这个政治正确。
所以,南明政权的改革还将继续,东岸顾问团还将长期活跃在他们的朝野,最终将其打造成东岸商品的倾销地及初级商品的来源地。未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不但温台会继续深入改革,琼、高、雷三个南明白捡的地盘也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尤其是有海峡阻隔的琼州府,目前东岸人已经派了一个工作组过去,指导大明太子及其随官们现在的琼州太子府,就像前明的南京六部一样,官员配套还是比较齐全的进行改革,发展地方经济。
琼州这么大一座岛,开发程度却非常低,这对东岸人来说是不能忍受的。更何况,他们还听说岛上有一个储量丰富的铁矿,其他资源也很丰富,这对东岸人主导的远东经济圈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补充,当然不能令其荒废着了。
他们有理想相信,只要有好的政策、足够的投资、持续的人口流入,那么琼州府未来肯定会成为明国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区。自然的,先期潜伏进来的东岸资本,也可以接着琼州经济的腾飞而大赚特赚,本钱翻个几倍乃至几十倍都是等闲。台湾银行在远东发家,然后携巨量资本高调杀回本土的神迹,可是让不少人为之眼红着呢。
不忘初心之临岭往事 大金豪强 同桌在线教你谈恋爱 被偏执神明盯上,娇软人类杀疯了 灵素入红尘 早通关了,你才拉我进怪谈 癌症晚期:总裁老婆取我肋骨给绿茶隆鼻 这宗门没沙雕小师妹迟早要散 贪婪之城 江湖卧虎 都市怪谈:前世今生 重生60:分家后带着老婆大鱼大肉 穿越七零:小媳妇爱作天作地 她娇媚一笑,时少的高冷人设崩了 仙尊贩剑我发癫,堕落摆烂爽翻天 恶女快穿:绝嗣男主被钓成翘嘴了 踹掉渣夫后,我被京圈太子爷缠住了 雷符当纸抽用,我还怕你红白撞煞吗? 荒年赶海,团宠渔女嫁糙汉赚翻了 明撩暗诱,禁欲大叔沦陷了
貌美狠毒世家贵女清冷克制腹黑公子程九鸢从出生就过得顺风顺水,富可敌国的外祖,手握实权的爹,外加一个储君未婚夫,足够她在京都横行一世。直至婚约被夺她被逼和亲敌国,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她才知这一切皆是所谓亲人和良人的算计。对不起妹妹,只有夺了你的命格,拯救了女二,我才能完成任务。对不起,孤不能娶一个和过亲的女人...
下一本七零之如花美眷求收藏!本文文案终于恢复了穿越前的记忆,沈林琪欲哭无泪,活了二十多年了,她才发现自己特么地只不过是个年代文里下场悲惨的女配,为了回城,为了狗屁的前男友,抛夫弃子,蹦哒着给男女主添堵,最后被男女主反杀,她真想给当时愚蠢的的自己一个耳刮子。痛定思痛,前男友靠边站,老娘不稀罕了,让他和女主相亲相爱去吧,养自家的萌娃不香吗?只不过当初她寻死觅活地离了婚,把孩子扔给了前夫,这孩子她该怎么要回来啊?还没有等她想明白,前夫带着孩子找来了,他有重要任务,需要出门一段时间,孩子没人照顾,希望交给孩子亲妈照顾一段时间。沈林琪点头如捣蒜,养萌娃,她很可以的,只是养着养着,便成了一家三口,不对,是一家四口,肚子里还有一个呢。此文案写于2021年06月22日晚,拍照留念!七零之如花美眷文案江珊珊是石岗村大队的一枝花,长得漂亮,家世又好,老爹是村大队的支书,妥妥的一把手,老娘是村里的裁缝,心灵手巧,一年的收入也是不菲,哥哥更是县里运输队的司机,收入更不用说了。于是家里人人都能挣钱,就江珊珊一个花钱的,按说这样的条件应该很好找对象才是,但是一直等到她十八岁了,还无人问津,谁让她身体太弱了呢,无论农村还是城里,娶媳妇儿又不是娶祖宗的,谁也不想娶个药罐子回家。而回家探亲的杨新洲,一见到那个娇弱的身影,便再也移不开眼睛,非她不娶,大家都在感叹十里八村的好后生就要绝后了的时候,哪里想到人家不到三年就抱了俩,跌破了一群人的眼睛,后来杨家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大家才知道原来江家的那个药罐子才是最能耐的那个。江妈妈叉腰大笑傻眼了吧,我就说我的裁缝手艺是我闺女教的,你们还不信。江大哥也跟着起哄还有我,我能当司机,也是妹妹给出的主意。大家捶胸顿足,杨新洲得意地笑娶媳妇儿眼光我最强!一道温柔的女声响起新洲啊,该洗尿布了。杨新洲顿住,立马屁颠屁颠地拍拍屁股回家,作为男人,要想人前风光,就得人后折腰。魔蝎小说...
关于十两出嫁,赢华丽人生枣树村苏家一穷二白,眼看苏大哥苏二哥已到成亲的年纪。却因为家贫,无人问津。这天媒婆带来一个好消息,镇上宋员外愿意出十两礼金,聘娶苏家长女苏白英为妻。苏白英身为家中长女,为了十两礼金,毅然决然同意嫁给比自己大十二岁的宋员外。宋清淮,有过两任媳妇,对成亲之事兴趣缺缺,为了孝道,听从母亲安排,娶农家女苏白英为妻。多年后,有人好奇的问苏白英,为何宋大人这么多年只守你一人?...
苏千藕一朝穿越成侯府嫡女,家中庶妹早就御男无数,只有她还守身如玉,等着未婚夫上门提亲。哪知未婚夫变妹夫,出门遇见说个话,回家后就被庶妹指着脸骂她狐狸精,勾引妹夫,将她折磨半个月,关在柴房活活饿死了。苏千藕很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那我就让这事变成铁证如山!最后,盛京城都在传大将军被侯府大小姐吃干抹净,被甩了!貌...
云鸢是星际人,收联邦基因组委托穿越位面,靠生孩子收集人类初始基因。①下堂臣妻与不能人道皇帝(男洁女不洁)√②与重生女主换夫后我一胎三宝(双洁)③伪江湖篇,五个孩子五个爹(男洁)④男友失忆另有所爱,我也失忆√(男洁)⑤和亲假公主千娇百媚,完爆玛丽苏穿越女主√⑥七零后娘要改嫁(双洁)⑦与女主容貌相似的平民女子√⑧...
关于这福气,我要了一觉醒来,苏四儿(苏月眠)发现自己躺在古代的茅草屋,下午就要卖身为奴,这日子还能过下去?给肉吃,给衣穿,给钱花,古代的人口中介也太好了,这是卖身为奴的人配有的待遇吗?后来她才发现大衍朝的等级秩序与福气有关。人说,物极必反,一路走来,她充分体验到福气的背后尽是秘密,世界的运转与芸芸众生相互牵引,她自以为的正义这一刻瓦解了,但她是一个做实事的人。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有三个人会让人刻骨铭心,苏四儿遇到了,也错过了,但她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