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百六十三章 考究(第1页)

听到于立飞对雍正时期的釉里红了解得很清楚,吴文古欣慰的点了点头。、ybdu、康威浩也觉得今天长了见识,他万万没想到,于立飞这么年轻,竟然对釉里红这么了解。这完全颠覆了他对保安的看法!

“立飞,看来你对釉里红的了解很深,那你能详细说说清朝各个时期的釉里红吗?”吴文古搬了把椅子,坐了下来。既想考究一下于立飞,也想知道他到底知道多少。

“雍正皇帝对瓷器的要求非常高,雍正釉里红画得非常精细,主要特征就是:轻描淡定。画的笔道非常细,一点也都不晕散。而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经常发黑。因为那个时候,对温度控制不好。一旦温度高,颜色就飞了。所以工匠们,宁愿温度低一些,至少不会烧成一个白瓶。

而且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甚至包括康熙早期的一些瓷器,都不会写款。就算要写,一般也会写明朝的款。如果一个颜色偏黑的釉里红,上面还落有‘康熙年制’,肯定就不真。可越是这样,反而价值非常高。民国时期,很多收藏爱好都知道,康熙的釉里红可是了不得的收藏。”于立飞也没有藏拙。

他知道,自己只是多看了几本书,跟吴文古是没办法比的。甚至跟康威浩,也有一定的距离。在他们面前,可以尽情发挥,就算说错了,也不会被他们耻笑。而且,如果自己理解错了,还可以得到他们的指正,这可是千金难求的学习机会啊。

“那乾隆时期的釉里红呢?”吴文古又问,于立飞对康熙和雍正的釉里红,理解的还是比较深的。整个釉里红的历史,主要就是元朝、明初和康乾,只要把握了各个时期的特点,就不怕被人骗。

“乾隆则继承和发扬了雍正和康熙的态度。据《清档?唐英奏折六十二号》记载:乾隆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唐英在北京,太监胡世杰奉乾隆皇帝之命,交给唐英釉里红挂瓶一件,画样一张。并传旨:‘看明瓷器釉色,照纸样花纹烧造几件送来,务要花纹清真。并将古瓷样式好者挑选几种,亦烧造釉里红颜色,俱写乾隆年款,送来呈览’。”于立飞说道。他在看这些资料的时候,就好像在听故事,既觉得好玩,又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自然就记忆深刻。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唐英,但只要是对乾隆时期的瓷器有研究的人,肯定就知道唐英是何许人也。他是乾隆皇帝任命的督陶官,由朝廷亲自派到景德镇坐阵,专事管理和监督烧瓷。虽然这个督陶官的品级不高。可是权力非常大。

唐英也不负圣恩,他从四十七岁到景德镇,干了二十八年,一直到七十五岁。实在干不动了。才请旨退休。唐英在退休之后,才几个月的时间,就去世了。可见,他确实是干到了油枯灯灭。

当时唐英是直接可以跟乾隆对话的。可见乾隆对烧瓷的重视。现在很多博物馆里,都有落款“沈阳唐英”的国宝级瓷器。甚至唐英在景德镇时期所烧造的瓷器,行内人都称之为“唐窑”。可见唐英在瓷器史上的地位。

“唐英当时把挂瓶看了许久,把样子和颜色仔细记在脑子里,拿着纸样回去,亲自督促窑工。一定要把釉里红的颜色充分表现出来,釉水要肥润、颜色要鲜明。这件事发生在乾隆初年,说明当时对釉里红的重视程序非常高,釉里红的地位也显得很高。”于立飞缓缓的说道。其实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是一把手重视,效率就会非常快,质量也会特别好。

所谓的挂瓶,就是挂在墙壁上的瓶子。瓶子一般都是圆的或是方的,那怎么挂呢?其实挂并只是半个瓷器的状态,前面有个弧度,后面是平的,可以挂在墙上装饰。当时的乾隆皇帝,很喜欢挂瓶。

当然,论价值的话,雍正时期或者乾隆时期的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还是不如宣德时期的。虽然雍正期的釉里红质量好,技术水平高。可是保有量也大啊,什么东西都是这样,物以稀为贵,越是稀少的东西,价格自然就越贵。雍正和乾隆时期,由于已经掌握了全面的技术,不管烧多少,都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那好,我再问你,釉里红为什么会衰败?”吴文古又问,现在他不是给康威浩鉴定这个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了,而是专门教授于立飞。

康威浩本来只是想让吴文古鉴定一下自己的几件古玩,可是现在看吴文古的做法,恐怕今天下午,是不可能全部鉴定完了。可是吴文古这样的做法,他也不会反对。

作为一位民间收藏家,也经常邀请三五几个藏友,一起边喝茶,边交流古玩。古玩的很多知识,和一些最新的信息,不就是这么来的么?如果一位收藏爱好者,不能跟同行经常交流,是跟不上时代的。

“吴老,这个题目可就有些大。我要是说的不对,你再批评指正。釉里红到了乾隆后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自然就谈不上突破,只是陷于一种程式化。随着乾隆盛世的结束,釉里红的黄金时代也跟着结束了。晚清的时候,咸丰一朝曾经烧过一些,咸丰的特点是,画的很细弱,软弱无力,以后就再也没有烧造过了。”于立飞说道。

顿了顿,于立飞又说道:“釉里红的衰败,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原因,我觉得是清代其他彩瓷品种的出现。清代有大量体貌瓷在生产,尤其粉彩中的矾红彩的出现,对釉里红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釉里红瓷器,从清雅角度上讲,不及青花。它是暖调子,青花是冷调子。从热烈角度上讲,它不及其他彩瓷。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都显得比它热烈。所以从这两个角度要求,它都显不出优势。”于立飞说道,虽然釉里红很珍贵,可是当有替代品,或者更好的产品出来之后,自然而然就会被淘汰。

比如说从建国以来,我国很多行业,原本都是手工制造。可慢慢的,都被机械化代替。因为机械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但成本低,而且质量好,不容易出次品。当然,也有些行业,因为机械化,反而失去了传统文化。

“立飞,你这番话,很像是一个收藏大家讲出来的嘛。康先生,你认为他讲的对么?”吴文古笑着说。

“于先生对清代瓷器研究得很透彻。”康威浩不知不觉用上了“先生”这个词。

“其实也说不上啦,我隔壁有家专做清朝瓷器的店子,我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到他店里去偷师。”于立飞谦逊的说道。

“立飞,刚才你只说了第一个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吴文古问,于立飞的表现让他很惊讶。他甚至怀疑,现在的于立飞是不是换了个人,这哪里是刚到潭州几个月,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古玩的小伙子?

“是的。第二个原因,康熙时期不仅仅只有釉里红,还有其他品种。比如说朗窑红、豇豆红,雍正时期的祭红,乾隆时期的珊瑚红、矾红等等。各种红釉的出现,导致对釉里红逐渐丧失兴趣。第三,尽管当时釉里红的工艺比较成熟,但烧造的难度和成本依然很大,导致它在市场上缺乏相应的竞争力。”于立飞说道,很多红釉,他都只见过仿品,这让他很是遗憾。

“是啊。清代有一个很喜欢写陶瓷诗歌的诗人叫龚鉽。他在《景德镇陶歌》中写道:‘市上今传釉里红,唐窑独著百年中。暗然淡简温而理,都识先生尚古风。’龚鉽提到了‘唐窑’,就是唐英时期的瓷器。诗里说:乾隆时期,市面上还很流行釉里红,唐英时期釉里红的生产,能够独领一百年。但这种瓷器还是显得比较暗淡温和,也许只有唐英先生才能够理解,古代的这种风尚。”吴文古感慨万端的说,其实他也很喜欢这种暗淡温和的古代风尚。

“于先生,你说这么多,是不是上上手?”康威浩问。这次他来博物馆,可以说是大开眼界。一个保卫科的副科长,竟然对釉里红如此了解,他要是回去说给藏友听,想必没人会相信。

“好。”于立飞轻轻拿起这只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刚一上手,他的脑海里,马上就浮现出这只高足碗的立体图形。而且这只碗若隐若现,就好像有血有肉似的。于立飞知道,越是清晰的图形,代表年代越久。如果是康乾时期的,应该不会这么清晰才对。

“吴老,雍正时期跟宣德时期的三果纹,画法好像也有一些差异吧?”于立飞问。

“确实是的,宣德器三果为苹果、石榴、桃。雍正仿品把苹果画成两只连在一起的形状,而宣德的苹果,是一整只。”吴文古说道。于立飞能注意到这两者的细微区别,可见的功课还是做的很深。(未完待续。。)

只想温柔予你  我的都市修仙日常  都逃荒了,谁还讲武德啊!  姝色难逃!大理寺卿他如狼似虎  宋末群英传  三国:双神话天赋,封骠骑将军  震惊!怀了暗恋男神的崽  仙界奇虾传  凶命镇魔师  鲛月流光  剑殇之吞天剑魂  【韩娱】穿越后,我成了爱豆老板  玄荒武神  她藏起孕肚逃离豪门,季总满世界疯找  嫡女谋  神魔乱世,一刀斩之  逃荒就逃荒,你却有了金手指  昆仑密藏  迟秘书偷偷怀崽,盛总揽腰宠上天  北十七  

热门小说推荐
战狱:我国主的身份让世界颤抖

战狱:我国主的身份让世界颤抖

关于战狱我国主的身份让世界颤抖他生于京城聂氏豪门,但却被视为孽种,为了生存,他含恨流落至硝烟战火的南荒!十年后,他战功赫赫,成为万军统帅,权势滔天,他带着恩仇热血而归!复仇的路上,没有一个敌人是无辜的!强龙回归,谁与争锋!爷爷,你傲骨满满,不可一世,但我早晚让你低下那高贵的头颅,对我母亲下跪道歉!...

闺蜜同穿七零,嫁干部,养姐妹

闺蜜同穿七零,嫁干部,养姐妹

穿书重生糙汉甜宠打脸爽文日常发家致富王芳仪跟闺蜜陆之星一朝穿书成为了炮灰女配,她是婆婆不喜的好吃懒做儿媳妇,闺蜜则是婆婆不喜的拖油瓶,她俩因为嫉妒原书女主,下场都不怎么好,她惨死街头,而闺蜜则是疯疯癫癫。原书女主则是跟原书男主抓住了时代红利,成为了首富。王芳仪跟陆之星决定既然回不去,也不想成为原书那样悲惨的结局,那就只能在这七零年代好好生活,她们作为熟知剧情的存在,决定每次都赶在女主前一步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的结局!...

凤仪

凤仪

李凤宁是遴选入宫的女官中,身份最不出挑的一个,容色却最是出众,姑娘们处处堤防她不许她在御前露面。偏生李凤宁无意中犯在皇帝手里,为他所救。起先皇帝见这小姑娘性子单纯柔善可欺,寻她解闷,...

囚笼之三女

囚笼之三女

关于囚笼之三女都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可你拼尽了全力,也没能成佛,让你逆盘重生,更没能成魔,让你嗜血而归。有的只是茫茫沧海之中的无可奈何,既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别人。主人公张心出生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因为母亲生了一胎又一胎也没能如愿生下一男孩,而备受爷爷奶奶的冷落,小叔和婶婶甚至父亲的欺辱打骂,左邻右舍的讥讽和嘲笑,最终导致情绪失常,被所有人嘲笑疯子。而张心从小就生活在母亲的痛苦中,看着父亲的冷漠和无情,而迷茫徘徊,不知所措,以至在成年之后的所有不如意,兼逃不开儿时的影响。想逃逃不掉,一念成不了佛,一念也成不了魔,万般无奈兼不得愿。主人公张心的视角,杨玉(母亲)张二发(父亲)前期是写父母的纠缠。...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